社區大學的Q&A

問: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設立宗旨?
答:臺北市社區大學招收年滿18歲以上之民眾,不限學歷。提供其人文素養與生活知能,培育社會健全公民之終身學習課程,並配合市政發展需要,開設現代公民學程。

問:什麼是現代公民學程?
答: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使社區大學的課程配合現代社會與現代公民養成的目的,朝系統化方向規劃。課程規劃包括臺北學、父母學、國際事務、環境、社區成長、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現代公民素養等8大學程。

問:臺北市社區大學的入學資格有無限制?
答:臺北市社區大學的入學資格,沒有任何學歷背景限制(不一定要有國中、高中學歷),更沒有入學考試與戶籍設籍限制,可跨行政區選讀,只要您年滿18歲,有終身學習進修的意願,均可報名入學。
問:臺北市社區大學1學期上課多久?
答:臺北市社區大學每年分2期、分別於每年3月初及9月初開課,每期以上課18週為原則,1個課程每週上課1次以3節課計,另外也會開設6週、12週等短期的彈性課程

問:臺北市社區大學的收費標準?
答:報名費每人新臺幣200元整,學員證製作費新臺幣100元整;學費目前以每1門課程每週上課以3節課計、上課18週(計54節課) 計新台幣3000元整為收費基準。另外依課程實際需要,收取材料費、冷氣費、電腦設備維護費、瓦斯電氣使用費等。

問:臺北市社區大學是否有旁聽制度?
答:
(一)第一週未額滿課程開放免費旁聽。第九週公民素養週講座開放民眾免費參加,須先報名登記。
(二)第二週起,旁聽未額滿課程,持有照片之證件於上課期間提前10分鐘至社區大學辦公室填寫旁聽申請單,並繳交旁聽費250元,持旁聽證始得進入教室旁聽。
(三)所有課程未經講師同意恕不接受旁聽。
(四)每門課程申請旁聽僅限一次。

問:社區大學與空中大學有何不同?

答:空中大學上課方式是以電視及廣播教學為主,配合1個月1次的面授(1學期計4次),需要繳交作業及參加每1學期2次考試;社區大學則以1個課程每週面授1次(1期計18次),多元上課方式辦理,沒有考試。惟空中大學修滿128個學分,可獲頒學士文憑,而社區大學無法獲頒學士文憑。

問:什麼是社區大學?
答:1.離你很近的大學。
2.像是百科全書+文化中心+資源中心+諮詢中心的複合體。
3.比大學還自由,可以自由選修生命中錯過的學習機會,比方您可以既唸中國古書,同時深入生物科技世界,再出來拉拉小提琴,或畫畫、攝影、天文曆算、人際、理財、生態保育,只要您有心了解,我們有最好的師資安排。

問:社區大學有入學資格限制嗎?
答:不限學歷-如果您已年滿18歲,恭喜,您可以報名入學了!
不限中山區市民-有興趣的課程都歡迎來報名。

問:社區大學與長青、老人學苑等社教機構有什麼不同呢?
答:社區大學是一種「另類」大學,它不是一般的社教機構,也不是補習班;它有正規的學制,也有完整的課程規劃,並且以充分達成終身學習的功能為經營目標。

問:如果修完社區大學的課程,可以得到正式文憑嗎?
答:目前『終身學習法』已通過,教育部已研擬相關學位授予法源,立法院尚未完成立法程序,目前社區大學未授予正式學位;但修讀通過之課程將由臺北市政府發給學分證明或研習證書。修習完某類學程,將可獲得該學程結業證書。此外於社區大學修課者,將給予進修研學分證明及終身學習護照登錄,且各社區大學學分可交互承認。

問:社區大學是正式學校嗎?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呢?

答:社區大學是終身學習的機構,其創設之背景乃針對傳統體制之教育已不符合現代民主社會之需求所發展出來的。例如傳統學校教育係著重在知識、學術的追求,社區大學除了追求知識,另外也著重"生活實用"(生活藝能課程)及"公共事務的關懷參與"(社團運作)兩方面。目前臺北市多數的社區大學是由臺北市政府提供場地及經費補助,委託民間團體經營的「公辦民營」模式,且為非營利之機構。而中山社區大學則是由臺北市政府委託稻江護家承辦。 

問:社區大學有修業年限的規定嗎?

答:社區大學沒有修業年限的限制(修業之相關規定詳本校課程手冊 )。

問:社區大學每學期上課時數以及收費標準?

答:除92年度第1期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核定為12週之外,社區大學原則上之上課時數比照一般大學為每學期18週,採學分制,收費標準為每一學分1000元(如選修一門3學分課程,一學期學費即為3000元,依此類推)另外,除於報名時須繳報名費新台幣200元,凡為新進學員,須另繳交新台幣100元學員證製作費,另依課程需要酌收材料費,專業教室設備維護費。

問:中山社區大學的特色在哪裡?
答:中山社大深化與活化,創新突破發展重點,以公民社會深化,知識實踐營造為方向,從課程規劃、社區參與、專業成長、公共政策、國際視野五大面向分述:
一、 活化課程規劃與實踐 1.滾動式規劃中山在地學特色課程與六大學群相結合:在地學的深化、活化 與延展,在學校架構與系統下,積極引進在地商圈(晴光與雙城商圈)、 學(協)會(基隆河守護團隊、山水人文學會、荒野協會、台灣千里步道 協會等)、 夥伴學校(大同大學、鄰近高國中小等),異業資源整合, 以前瞻思考引進師資、資源與協力單位,落實推動「真、善、美」課程。 2.創新與精進課程教學的精耕與細耕:中山社大在校務經營與課程開發上, 逐步從粗耕(隨市場機制與導向成長),往精耕(注重個別化)與細耕 (不同族群的關注)優化與卓越的理想推進。 3.強力開創舞台、機會,呈現師生看得見的希望:知識解放下的「知識實 踐」,設定為目前校務運作之重點,推動「學以致用」概念,倡導「作中 學」,推動身心健康參與,公益行善思維,充分在學習之後,分享服務, 展現自我。 4.計畫性積極規劃逐步提升白天課程開設比率:課程開發因應高齡社會需求, 計畫性善用校本部與教學點,尤其近年創設之里鄰活動空間,積極規劃白 天課程,讓「教室就在家門口」實質化,以符應長者日間學習之實質需求。
二、 精緻社區參與深耕 1.在地經營本土開發的社區耕耘:以資源共享的概念進行在地的營造,化 拜訪為合作,有效統整本區42里之優勢資源與條件背景,以里鄰為中心 思考,以社大為資源平台架構,將區公所、馬偕醫院、文教機構、企業 體等,進行異業整合,人物財智共用共享,並積極提升公共性社團比例, 強化社團功能,行銷社大品牌亮點,讓社大成為社區的精神堡壘與互動 平台。 2.化被動為主動,建構社區參與:開發中山區校本經營,在地課程與里鄰 之開發與結合,主動打造「教室就在家門口」、「課程就是我興趣」之 (中山區特有之殯葬補助款、機場回饋金、企業文教基金等)融入社區。 關注里鄰,從講師任志工或志工培力成講師,透過企業的贊助,異業的 整合,讓社區大學與社區關懷結合,以落地生根的方式,認養社區,結 合里鄰,在共享與互惠的原則與機制下,開展社大校務,落實社大的社 會責任。 3.一里一特色,一里一開發:個別化與適性化進行里鄰互動與合作,強化 在地經營之理念,引領師生深化社區特殊節慶活動,開發里民需求課程 主動提供師資教材,諮詢服務,以夥伴關係,輻射效應,服務區民。 4.深耕在地文化,延展在地學課程:深化生態中山之領域與課程進而引領 社區之再造與倡議結合;引進基隆河守護聯盟團隊之「魅力河川走讀」 與荒野協會開發在地公園(榮星花園)濕地生態探索與螢火蟲復育課程, 積極擴大本校地方學之在地化的深耕與活化,與社區民眾成為一家人深 耕社區。
三、 落實專業成長與優化 1.健全教師自主團體,提升教學與身心成長精進:形塑教師社群,規劃教 師自主團體活動,每兩月定期活動與研討,鼓勵教師自行認養時段,提 供獎勵贊助措施,以跨領域之結合,豐富成長內涵,凝聚願景共識。 2.需求性教師進修,趨勢性教學研討:開發班級經營案例分享,進行差異 化教學觀課,辦理新趨勢視訊教學,從內部紮根與精進,建構中山優質 教學團隊。 3.鼓勵教師認證,激勵教師研發:建立教師專業品牌,積極有效強化來自 外部的肯定與讚賞。計畫性獎勵教師參與活動、競賽與認證,鼓勵教師 將教學歷程與創客作品集結出版,或進行影音科技平台分享,提升專業 與學術地位。
四、 宣導公共政策與實踐 1.參與區域組織,活化社區活動:以中山區域商業特色為藍本,以優質師 資教學、課程規劃取向與活動辦理吸納,有效引導,積極融入,帶領學 員與市民從參與、體驗、投入中具備公民素養,實現共塑利他利己之公 民社會願景。 2.進行在地營造,深化在地增能:結合公共議題,結合民間社團力量,結 合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公共政策。針對市政政策與規劃,有效結合爭取 資源、舞台與機會,讓社區市民積極參與,培力人才與課程開發。 3.落實社區責任,進行社區關懷:社會關懷責任的創意與優化,配合市政 長照2.0、社區共餐、樂活聚點之需求,結合小田園教育、老闆學校、長 照關懷等政策,透過市政資源、場域規畫、預算編配、行銷管道,活化 社大課程規劃、優勢教學、專業活動辦理經驗,進行社區關懷講師共用 制度與培訓機能,在服務與資源互惠的共識下,進行社大與區里關懷業 務的連結。 五、 孕育國際胸懷與視野 1.參與中學習,活動中體驗:培育國際視野涵養,藉由本市多元國際展覽 多樣國際活動,計畫性融入年度課程與活動規畫,提升學員尊重、包容 與愛的國際胸懷與世界公民素養,孕育社區居民成為未來世界公民。 2.師資的引進,課程的開設:重視國際語言的推廣,已開設日語、英語、 韓語十餘門課程,更積極開設西班牙語及越南語課程。配合南向政策擬 引進泰語、印尼語等師資,進行多元文化活動,認同與包容多元文化。 中山社大系統性活化終身學習教育,營造出精緻的課程,優質的師資, 完善的設施,熱情的志工,人性的行政,結合社區豐沛的生命力,中山 社大正朝著精、實、美的目標邁進!